如何看待并对待当今的孩子?
【作者:嵇教员,编号5436 更新时间:2020-04-30】当今的孩子:
评价:
①情感负担重,道德绑架
②思维带宽大,知识面广
③现实感脆弱,主观自我
④个性化生活,相对舒适
方案:
① 孩子的压力往往来源于“别人家的孩子”,就像新年贺岁片《囧妈》里说的,无独有偶,大部分中国妈妈脑子里都会幻想出一个(女)儿子,然后把他往自己幻想的方向改造,但这恰恰不是真正的爱的表现。归根结底,算是一种占有!
真正的爱是鼓励和支持自己所爱之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仅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也同样受用。
所谓的“都是为你好”,对孩子、对另一半而言,无非是巨大的压力和情感道德绑架,甚至会导致他们自信心的丧失,慢慢的变得放弃挣扎,死猪不怕开水烫,自甘堕落,何必呢?
②如今是一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科技的上升期,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新冠疫情期间的,学习模式转型,就验证了一切,现在基本不存在,闭门造车,井底之蛙一说。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已然成为现实。可供人们学习的方式太多,平台也太多,知识量也太大。
我们要相信人类是不断在进化的。一代肯定更比一代强。往往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科技新事物。作为长辈在这方面反而会有点落后。不过大家不要担忧,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与社会心理学、脑神经学等都密切相关。
但作为长辈,不得不时刻秉持“谦受益,满招损”,尽力把自己从舒适区赶到学习区再到恐慌区。不过要量力而行,因为接受新事物新现象,意味着要重塑思维和认知体系,物极必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很大一部分人,把持不好,会很容易怀疑人生的。根据自身情况,有时候,知足常乐,安于现状也挺好。
③万事都有对立面,万物互联的前提是要有互联网技术作为底层框架的。人在网络上的时间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变少了。这样反而是另一个极端。
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是人生而为人,具有独一无二的人文情怀。
人是最具感情的动物。
人与人之间交流,需要有眼神 、手势 、语气 等等,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交流。
虽然现在视频通话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替代。
但是很多时候,一个握手,一个拥抱甚至会抵过千言万语。而这是互联网永远也替代不了的。
多给自己所爱的人几个拥抱吧。他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温度。
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吃亏是福。
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宝啊,而且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也无可厚非。
最起码说明 在发展,人们的经济基础增强了,全面建成小康指日可待了。
但是物质富足的同时,往往就会使人精神堕落,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但凡被物欲熏心,很容易富不过三代的。
有时候,我们确实要秉持古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无论孩子还是自己,都要学习宋濂老先生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学会“顺,不妄喜。 逆,不惶馁。安,不奢移。危,不惊惧”。
教会孩子“沉稳踏实不浮躁,宽容大度不计较”。
正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民族、国家 而言:
个性不是不可取,但需要建立在责任与担当的基础上。
舒适不是不可取,但需要建立在居安思危的基础上。
如此,江山定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