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谢师宴"成学生攀比场合 多地发文禁止遭质疑
家教首页>苏州家教 >高考资讯

"谢师宴"成学生攀比场合 多地发文禁止遭质疑

更新时间:2014-07-10

       又到七月毕业季,但中国各地往年火爆风行的“谢师宴”、“升学宴”、“状元宴”今年却有点冷。安徽铜陵、广东江门、海南海口、湖北宜都、山东滕州等多个省市教育部门和纪检部门日前出台相关规定,严禁党员、干部操办“谢师宴”,严禁教师参加宴请,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金、礼品,对违规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孩子升学了,总要感谢一下老师。但近年来,谢师却在不知不觉中趋于功利化,演变成用金钱和排场衡量的“谢师宴”,老师不堪“赶鸭子上架”,家长也不堪攀比与炫富。

      对于孩子正在上高中的家长张军杰来说,变味的“谢师宴”已然成为家里的一种负担。“别人都请,你想不参与很难。领导、同事、同学家孩子升学请客,你不去也不合适,不表示一下更不合适。通常升学红包少则五百,多则上千。”

      叫停“谢师宴”

      彰显反腐不留死角

      叫停“谢师宴”、“升学宴”的背后其实传递的是中共反腐信号。从八项规定,到狠刹吃喝风、红包风、送礼风、请客风、会所风,一道道禁令如同一张张大网,彰显反腐不留死角、不留余地。

      铜陵市纪委“谢师宴”禁令同时要求,禁止各级党员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借子女升学名义请客送礼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操办筵席收受礼金、礼品;严禁用公车送子女入学。

      铜陵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张梁表示,现在的“谢师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商家或部分人敛财的途径,助长了攀比之风,异化了师生关系,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而“谢师宴”禁令有利于治理“吃喝风”和“红包风”。

      有老师认为,其实只要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对社会有贡献,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也是学生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感念师恩,或许只需过年时的一条祝福短信、过节时的一束鲜花,甚至多年回乡后的一次登门、一句感谢,都是谢师最好的表达方式。

      禁令惹争议

      “谢师宴”也是“散伙饭”

      对政府部门这样的做法,多数网民持肯定意见。微博上,网民“阎良县令”说:“想没想过老师去参加‘谢师宴’的时候,饭你虽然吃了,别人却以‘谢师宴’的名义在敛财,最后受伤害的到底是谁呢?”


      但也有一些网民认为毕业道别和感谢老师聚餐并无不可,不应把“谢师宴”与“歪风邪气”简单等同。安徽省合肥市一名中学教师余梅认为,“谢师宴”原本没有那么复杂,是社会风气将其染上了复杂的色彩。

      “以前,‘谢师宴’就是全班学生毕业了一起聚餐一次,就是常说的‘散伙饭’吧,大家一起吃饭话别。”她说,最近几年才常有家长为自家孩子升学单独请客。

      而多地教育部门在叫停“谢师宴”的同时,提倡的“一张合影作留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短信送祝福”等文明、朴素的谢师方式也引发了网民的赞许,不少网民直呼要让感念师恩回归单纯,回归心灵。

最新文章
  1.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幼儿园老师怎么管不听话的孩子
  3. 12岁女孩早恋家长该对她说什么
  4. 十四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5. 如何应对孩子叛逆期?
  6. 怎么能不让孩子玩游戏
  7. 13岁孩子玩手机多长时间合适呢
  8. 如何帮助C型孩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9.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
  10. 关于帮助高中生摆脱心理包袱的几点建议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教育学院 苏州农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