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苏州家教
当前城市:苏州 [切换其它城市] 
s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苏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苏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苏州家教网 > 学习方法 > 浅析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几个小策略

浅析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几个小策略

【作者:李教员,编号8036 更新时间:2022-08-14


中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写好作文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一座大山,而如何帮助他们翻越这座大山成为每个中学语文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宗旨,我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希望能帮到各位同仁。

一、多读。

所谓的多读,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里的书不仅仅指课本,还指许多其他方面的书籍。如果只把视线集中在课本上,我可以告诉你,这是学不好语文的,更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固然课本上的知识很重要,但语文的学习决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课本,写作的要求则更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明史包含了各种各样艺术形式的璀璨文化。这也就要求了语文的学习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面一定要广。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积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博览群书,海纳百川,借鉴百家之长,才能融会贯通,厚积而薄发,进而写出好的文章。

对于这一点,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许多文人道出了自己读书的心得。例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的“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都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鲁迅的这句读书心得,更说明了,读书一开始最好不要有偏好,面要广,无论什么书,只要是内容健康有益的都可以读一读、看一看,要博览群书。当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书籍也越来越多,人类的知识在以大爆炸的形势发展,所以我们不可能每本书都读。我们可以先捡一些重要的、对我们有益的书籍先读一读。

在中学阶段,我们可以多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以及一些作文书还有报刊;并且读书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有空,你都可以读。当你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后,你会发现自己写作文下笔不再那么困难,那么干涩,那么毫无章法,这就是进步。当然要达到这一步要付出许多努力,要积累许多知识,要读许多书籍。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艰难的过程,正如冰心所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但当一切的辛劳都化成一篇优美、动人、有思想的作文放在你面前时,你会感到骄傲与自豪,你会觉得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多走。

所谓的多走,就是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和大自然和社会多接触,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到社会中去观察人生百态。在家一个劲儿的死读书,读死书,是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来好文章的。

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相反在我国古代,人们是十分重视教育和大自然和现实社会相联系的。中国古代的文人并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也并不是只知道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了外出游历的重要性,基本上古代有所成就的大学者、大诗人都喜欢到处游玩。

历史上的鬼才李贺每天骑着个小毛驴背着个锦囊出去游玩,寻找灵感,灵感来了,有好的诗句了,就用笔写在纸上,扔到锦囊中,晚上回家再整理抄写。就这样一篇又一篇的传世佳作出来了:“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等名句都是这样得来的。而诗仙李白也是喜爱游山玩水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中,李白不仅游历了名山大川,了解了当地的风俗,还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都是写文章要走出去,要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的好例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联系客观实际,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为归属点。人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如同造房子,首先要打地基,而地基只能打在现实的土壤上,地基打结实了,才能一层一层地添砖加瓦,最终盖成高楼广厦,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学习语文也是这个道理,写作文也是一样。

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可以多出去转转、玩玩,到室外、到公园、到郊外,去听听鸟儿的鸣叫,流水的歌唱,同学们的欢笑;看看落叶的起舞,感受天地的变幻,岁月的流逝,日月的更迭。换一个思维,换一个心境,换一种情绪,你会有与书本上不一样的收获,这种收获弥足珍贵。

三、多想。

多想就是要多思考,要勤动脑,拓宽思路、发挥想象,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超越时空与地域限制的他景。不拘于一时一地一草一木的限制,做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从一草一木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

曹操的《观沧海》,由眼前汹涌澎拜的沧海,联想到了日月的升降起落,日月好像出自于大海翻滚的胸怀中,银河里灿烂的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宽广的怀抱中涌现出来。这种海纳百川,吞吐日月的心胸不正是诗人自己胸襟与抱负的写照!诗人融情于景,又融景于情。

朱自清的《春》也是由眼前的春华联想到了秋实,不仅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而且在空间上也是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赋予万物以人情、人性、人味。在作者的笔下,草、花、树乃至于蜂、蝶、鸟皆可以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欣鼓舞。在这一切的写景中,人才是关键,人才是灵魂,人才是心灵跃动的源泉。而是否赋予物以人情、人性、人味可以说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何赋予物以人情,则要求写作者多思多想。

“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样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是那么的温情,那么的善解人意,山呵护着城,城呵护着人,就连济南城外山尖上的小雪也会像小姑娘一样娇羞,水也会“不忍冻上”,因为它要为岸边的杨柳照影。

在作家们的笔下,万物皆有情,万物皆有意,就像一首古诗所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物何尝懂情,但人是多情的。在人看来,凋落的花瓣飘落在地,也只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呵护在枝头的绽放的鲜花。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多思多想,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写出了好的文章,好的诗歌。

这也就是常说的“一叶知秋”,敏锐的观察力、敏感的心都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

另外,多想也是说,要开拓思维。多想想,如何把作文写好,而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多思考怎么谋篇布局,怎样写结构合理,怎样写首尾能相呼应,用什么字词句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用什么字能把人物写活?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的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这里老舍先生说的就是遣词造句时的“炼字”。

“炼字”是中国文人的普遍追求,自古如此。传说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一日在驴背上得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贾岛想用推,后来又想用敲,思考这事没决定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当时韩愈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思考诗句的事,但是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敲字显得有礼,表明僧人的特点;若是推,则是不告而进,太没礼貌,不合出家人的特点。同时以敲字衬托此时之静,以动写静,别有韵味。

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此为例。

在初中阶段,我们能学习到很多优秀的文章,好的文章都是想象丰富,感情充沛,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布局精妙合理,我们可以细细品读,借鉴模仿。这对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

四、多练

多练就是要多动笔、多写。多动笔是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一开始也许你无话可写,觉得不知道如何下笔,望着一张茫茫白纸,不知所措,但即使这样你也要大胆的下笔,哪怕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往外挤,也要坚持写下去。写,是成功的第一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你才能走出第二步、第三步......,这一步的迈出也为你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如果你连写都不敢写,或者说不愿写,那你还有可能学好语文,学好作文吗?

任何理论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再多,你们不去写作,不去实践,都没用。外界的力量只是帮助,起辅助作用,事情的成功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毛主席一生都坚持“自己的文章自己写。”他老人家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的文章不仅思想深刻、见解独到、文字精炼,他的诗词也是独树一帜、名扬天下。他的诗文的成功不是凭空得来的,这与他坚持“自己的文章自己写”是分不开的。

写作提高的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多写、多练。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意思就是读十篇文章不如写一篇文章。 从而强调了练笔的重要性。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就是“说不如做”。“做”就是要写,但是在一开始练习时,你可以先写一些自己身边的小事,可以写一段话甚至是几句话,不必纠结于如何写的好,如何写的美,只要你写就行了;也先别考虑写的时候,要符合什么文法,运用什么修辞,用语是否恰当、合适等等。不要给自己加上什么条条框框,也不要考虑它最终像不像一篇作文。只要你愿意动笔就行了,然后可以再改。请记住“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也许你会说:“我不会改文章!”或者说“我觉得没地方可改!”那就捧着自己的作文多读几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慢慢地读,细细地想,这个字用的好不好,这个词用的恰不恰当,这句话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这段话描述的生不生动,这篇作文的人物描写传不传神?其实改的过程,也是你练笔的机会。

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的作文中,这个字可以换一个更生动传神的字,就像“推敲”那样;这个词也可以再换一个更恰当的词语......

如此下去,你甚至会把你的作文来个“大换血”,称之为“改头换面”也不为过。就这样慢慢地写,慢慢地练,渐渐地你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这也是一个不断磨练和前进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慢慢积累,慢慢学习,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积累、学习的过程,学习写作更是要求一种恒心与毅力的结合。

其实读、走是为写作打底,而想是写作在思想上的构建,练则是写作能力的不断磨砺。四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综上所述,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读、多走、多想、多练。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步地学习写作,相信你们会成功的。记住“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参考文献: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2003.

搜索教员